一. 格式化硬盘
1. 查看磁盘情况
fdisk -l
一般情况下/dev/vda是系统盘,切记不要乱动!!!
2. 对设备磁盘vdb进行分区
# 指定磁盘创建GPT分区表,指定标签类型为gpt
parted -s /dev/sdb mklabel gpt
# 指定磁盘创建分区4k对齐,到100%就是创建一个分区
parted -s /dev/sdb mkpart primary 2048s 100%
# 列出指定磁盘创建的分区
parted -s /dev/sdb print
# 检查指定磁盘4k对齐情况,不对齐修改第二条2048s的值
parted /dev/sdb align-check optimal 1
3. 查看分区设备
ll /dev/sdb*
执行完第二步就会多了一个/dev/sdb1
4. 格式化分区,指定系统为ext4(根据自身情况来,一般用ext4)
mkfs.ext4 /dev/sdb1
二. 挂载硬盘
1. 创建空目录,用作挂载目录
mkdir /data
2. 挂载分区磁盘到指定目录
mount /dev/sdb1 /data/
3. 查看挂载情况
df -h
可以看到/data说明挂载成功,后面就可以使用/data目录了
三. 设置服务器重启挂载, 避免重启后失效
1. 查看分区设备的UUID
blkid
2. 添加挂载配置
# 修改配置文件
vim /etc/fstab
# 将分区设备信息添加到文件尾部
# UUID=1c99e1a4-bcaa-487b-8eeb-b0ef9294cf87 /data ext4 defaults 1 1
四. 卸载硬盘
1. 列出挂载的文件系统(List Mounted File Systems)
mount
# 另外,也可以使用lsblk命令来使用已安装的文件系统,该文件系统提供了更多的层次结构列表并消除了不必要的信息。
lsblk
2. 卸载指定分区
# 卸载单个分区
sudo umount /dev/sdb1
# 卸载全部分区(谨慎使用)
sudo umount -a
# 强制卸载 (Force To Unmount)
sudo umount -f /dev/hda1
# 可以使用lsof命令列出已经打开的文件描述符
lsof /home/ismail
# 详细(Verbose)
# 如果umount失败,我们可以找到有关原因的详细信息。 我们可以使用-v选项,该选项将在尝试卸载时列出详细信息。
sudo umount -v /dev/hda1